球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球网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全国土地调查人多地少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发布时间:2020-07-13 18:09:42 阅读: 来源:球网厂家

12月30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正式发布。调查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共203077万亩,比基于第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20380万亩。

全国耕地为何多出了2亿多亩?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是否将松动?国务院新闻办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解读,回应社会关注。

多出2亿亩,并非实有耕地数量增加

调查更加全面、客观、准确,调查出了原有、实有的耕地

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耕地为203077万亩,比基于第一次调查数据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多出20380万亩。不少人据此认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已发生改变。

对此,王世元表示,二调数据的变化,主要受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使得调查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调查手段先进了,组织方式周密了,把原有、实有的耕地调查出来,并不是我国实有耕地数量真的增加了。”

增加的耕地,是否已在粮食的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中有所体现?

张为民表示,二调多出的2亿亩耕地当中,相当部分已经在现有的播种面积当中体现出来。他指出,全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是在现有的耕地面积基础上,通过抽样调查计算出来的。从2004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而且不断加大对粮食的补贴力度,这样一来,过去有一些没有种的,或者没有上报的耕地,也陆续用来进行农业耕种。对此,国家统计局加强粮食调查工作力度,对抽样调查中的全部样本进行全面丈量核实,对已掌握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人均耕地1.5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王世元分析说,从耕地分布和利用状况看,全国有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647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这些耕地中有相当部分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等安排逐步调整;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大多不宜耕种;还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因开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因地下水超采,已影响正常耕种。所以,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也就18亿亩多。

从优质耕地减少的情况看,13年间,城镇用地增加4178万亩,占用的大多是优质耕地。

从补充耕地的能力和质量看,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上海、天津、海南、北京可供开垦的未利用土地接近枯竭,江苏、安徽、浙江、贵州等省也都很有限,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充难度很大。

从人均耕地的国际比较看,仍呈下降趋势。1996年,我国人均耕地1.59亩,到2009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其他因素,下降到1.52亩,明显低于世界人均耕地3.38亩的水平,且区域间很不平衡。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还要下降。

“综合上述,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王世元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必须保住,现有的耕地总量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5000万亩左右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

国家每年将拿出几百个亿,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等综合治理试点

调查显示,我国有相当数量的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这样的耕地面积有多大,国家会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王世元表示,关于土地污染面积,环境保护部土壤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环境调查,在区位上、在整个评价上,和环境保护部的调查结果趋同。

他说,“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已采取措施,被污染的地方不许继续耕种。同时,下一步,国家每年还将拿出几百个亿,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的试点。我相信,经过努力,这些治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建设用地增加8729万亩

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总体上相适应,但增速较快、粗放利用的特征明显

调查显示,与一调相比,建设用地从4.38亿亩增加到5.25亿亩,增加了8729万亩。

王世元表示,从二调结果看,建设用地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总体上是相适应的。10多年来,通过适度投放增量、着力盘活存量,实施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有力支撑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他说,“二调也反映出,建设用地增速较快、粗放利用的阶段性特征还很明显。城镇用地增长较快,村庄用地不降反升;许多地方普遍存在建设用地格局结构失衡、利用粗放、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他强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后必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草地减少1.6亿亩

土地利用变化反映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严峻

调查显示,全国因草原退化、耕地开垦、建设占用等因素导致草地减少1.6亿亩;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滩涂、沼泽减少10.7%,冰川与积雪减少7.5%;局部地区盐碱地、沙地增加较多,生态承载问题比较突出。

“多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总体来看,土地利用变化反映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很严峻,必须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王世元说,二调增加的耕地中,有相当部分要根据国家总体安排作退耕调整,这为生态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无论是退耕还林,还是退耕还湖还草,都必须按照国家计划来统筹安排,因为,这涉及耕地的保有量,尤其是所在区域农民、森工的生计保障。”

王世元表示,下一步,国土资源部将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做好涉及生态退耕地类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产权登记,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规划、计划以及政策的制定等工作,同时,配合做好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各项工作。(人民日报,记者 陈仁泽)

透视土地家底 增强忧患意识

作为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30日发布。山水林田湖,我们生命共同体的神圣国土最新的数据问世。每组数据都饱含渗透纸背的忧患感。就相关问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数据虽有增加 实有耕地就那么多

记者:各界最关心耕地红线可否松一松了?

王世元:大家最关心耕地,说明我们的人民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耕地数据有所增加,主要是受调查标准、技术方法改进及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影响。多了2亿亩,但全国1.49亿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林、草地区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内或25度以上陡坡,相当部分要还林、还草、还湿和实施耕地休养生息;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局部地区耕地受中、重度污染,大多不宜耕种;开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地下水超采形成漏斗地,已影响一定数量耕地正常耕种。

全国适宜稳定利用耕地就18亿亩多。我国粮棉油及其他农产品,13亿人的饭碗就出自这些耕地。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国情没有改变,粮食供需紧平衡、总进口大于总出口、产需不平衡格局没有改变。必须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耕地红线不动摇,确保实有耕地基本稳定。

记者:耕地保护形势有没有改观?

王世元:我国难以稳定利用耕地数量较大,优质耕地减少较快。城镇建设用地大都占用城乡接合部优质耕地。13年间城镇用地增加4178万亩,大多占优质耕地。仅东南沿海5省就减少水田1798万亩,相当于减掉福建全省水田面积。同期补充耕地大多需要长期熟化。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补平衡难度日趋加大。我国人均耕地仍处下降趋势,已降至1.52亩,明显低于世界人均3.38亩水平。随着人口继续增长,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要看到数据之增,更要感受严峻之势,增强国情意识、忧患意识、节地意识、节粮意识。

用地方式粗放 集约增长刻不容缓

记者:怎么看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压力?

王世元:2009年全国建设用地5.25亿亩,比一次调查增加8729万亩,有力支撑了城镇化进程,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但建设用地增速较快、利用粗放。最近13年,全国城镇建设用地从6698万亩增至1.09亿亩,增长62%;按常住人口算,2009年城镇人均建设用地112平方米;按户籍人口计,城镇人均建设面积161平方米。都高于国家标准。乡村实际居住人口逐年下降,村庄用地不降反升,增加1837万亩,一些地方出现空心村现象。全国12个省区市建设用地总量已接近国务院批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规划控制目标数。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势在必行。

记者:节约用地如何破题?

王世元:必须按中央“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要求,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方式。节约用地的最大制约既源于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又源于配置成本明显偏低,划拨用地比例依然偏高。要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要求,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当前的增长模式和考核机制,使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过多依赖资源消耗尤其是土地消耗。一些地方追求GDP增长,盲目上马高耗能、高耗地项目,大搞土地经营,通过土地融资举债。日前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新考核机制加大资源消耗权重,加强政府债务考核,有望逐步改变政府用地观,改变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空间被挤压 美丽中国需要红线

记者:其他用地有什么变化?

王世元:各类生态用地变化,显示了我们生态空间日益被挤压的严峻状况。因草原退化、耕地开垦、建设占用等因素,全国草地减少1.6亿亩;滩涂、沼泽减少10.7%;冰川与积雪减少7.5%。这些土地资源一旦消失就再难恢复,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局部地区盐碱地、沙地增加较多,显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红线的强调是英明的。要像坚守耕地红线一样,呵护美丽中国的生态红线。

记者:保卫生态红线从何着手?

王世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地的命脉在树。这是对国土观念的最好阐述,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要求的实质。

我国对地、水、海、林、草分类管理,很容易顾此失彼,造成系统性生态破坏。要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实行各类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当务之急是按中央要求,以不动产统一登记带动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登记确权。我们有了准确可靠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图件,摸清并动态掌握了土地家底,开始实施宗地统一代码工作,土地登记全覆盖和快速查询汇总分析具备了基础支撑,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大框架下的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登记技术前提已经具备。(新华网,记者 王立彬)

金州设计工服

三门峡西服制作

四平工作服制作

当阳工作服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