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球网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打破中国商务社交魔咒

发布时间:2021-11-03 09:40:50 阅读: 来源:球网厂家

贺文/文

如何打破对LinkedIn的迷恋,去除自己的心魔,也许是中国商务社交创业团队要修炼的重要一课。

LinkedIn书写了一个“人脉变钱脉”的神话,甚至改变了数百万美国人的工作方式。尤其是2011年LinkedIn在美国上市,大家都相信“职场社交”or“商务社交”是个很好的概念。

从Linkedin起步被关注时,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就不乏模仿借鉴者,国内的若邻网、天际网、优士网、经纬网、微人脉等。不过,经历了一茬又一茬的创业,大家都希望成为中国版LinkedIn,却都还只是“在路上”。

先行者用自己的试错,证明了一点:受Linkedin的影响太大,“中毒”太深人脸识别。商务社交在中国,还真不能照搬LinkedIn。

LinkedIn用了十年时间,沉淀了一个为其带来“吸金”魔力的关于人才服务的庞大数据库;而对中国创业者而言,“十年”却是奢望。就好比种麦子和种树,生长期不同,如果非要用种麦子的预期去种树,那么失败是必然的。

如何打破对LinkedIn的迷恋,去除自己的心魔,也许是中国商务社交创业团队要修炼的重要一课。

商务社交在中国还是荒地。有荒地,就可能会变成良田。而移动互联网可能是很好的“肥料”。在移动互联网崛起的背景之下,我们看到一批诞生于移动端的商务社交或准商务社交类的创业项目:

比如人人猎头,从一款“破坏性创新”的移动招聘应用,谋划转型为“人才服务平台”易秀网,关键点是大数据的沉淀。与诸如福布斯中文网、91无线开发者社区等“联运”合作,或许是此类职业社交在中国突围“规模魔咒”的有益尝试,因为相比中高端的职业经理人,“小白”、“屌丝”用户在中国更有跳槽、晋升的动力;

比如得脉,创业团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跟着Linkedin走”,不希望“得脉”变成互联网人扎堆儿的地方,而希望传统行业的人在上面玩得很好,因为他们才是中国商务人群的“大多数”,而他们最缺乏的是资源整合的机会和效率;

再比如名片全能王,如果能走通从“名片管理”到“名片社交”的路,那它无疑是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商务社交创业路,而非只是在LinkedIn身后亦步亦趋。

有人说,中国商务社交,要想走出中国的LinkedIn的道路,恐怕得花上比LinkedIn自身发展更长的时间。也可以换个方式来理解,商务社交在中国要想成功,更需要中国智慧。

(于晓明 HN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