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球网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湖北十堰削山15万亩千亿元造城惹争议0-【资讯】

发布时间:2021-09-07 17:51:07 阅读: 来源:球网厂家

湖北十堰削山15万亩 千亿元造城惹争议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车城”十堰正在老城区的东、西两面大规模造城,其中,“东部新城”的规模将达到40平方公里,“西部新城”的规模将达到46平方公里。现在,十堰城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左右,这相当于再造一个十堰。

与延安削山建城类似,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十堰,也要削山建城。《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调查得知,仅是“西部新城”,截至目前已经削掉100多个山头;自2007年以来,十堰市已经“向山要地”6万多亩,“十二五”期间还将“向山要地”9万亩。

观察人士认为,“向山要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意味着二汽外迁以后十堰在城镇化大背景下的“二次重生”;反对者则担心,十堰地处南水北调源头,削山造城将使山体、水系遭受重创,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

“向山要地”15万亩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十堰“向山要地”15万亩,“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在十堰市区的东、西两个方向,分别有一个巨幅标语。一处在“东部新城”普林工业园背后裸露的山体上,竖立着“愚公移山,向山要地”的巨幅标语,一处是在“西部新城”的开山工地上,竖立着“愚公移山,人造平原”的巨型条幅。

记者从十堰市建委获悉,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十堰“向山要地”15万亩(相当于100平方公里),“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空间”。

十堰工业新区管理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十堰市山地整理的平均成本大约为每亩22万元,照此推算,十堰市“向山要地”15万亩的土地整理成本就达到330亿元左右。

上述负责人认为,如果加上居民拆迁安置、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等,十堰市建造东部新城以及西部新城的成本将超过千亿元规模。

从十堰市区沿着316国道向西20公里,便是十堰市张湾区红卫街道办事处,附近几座小山已经被劈开,再往西走就变得豁然开朗、热闹起来:上百座山头已经被削为一片平川,满载土石方的“东风大力神”穿梭其间,所到之处黄土飞扬。

十堰工业新区管委会综合协调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自2007年开工以来,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建设指挥部已累计征迁1000多户居民,迁坟5000多座,投入机械上万台(套),削掉山头100多座,同时向山谷丘壑硬要了1.5万亩土地,“今后两年还要平整土地1万亩,这里将成为张湾区乃至十堰市跨越式发展的大跳台和主阵地”。

“西部新城”已成为十堰最大的集中连片建设用地。记者获得的《十堰市西部新城发展概念规划》显示,十堰工业新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5平方公里,分为A、B、C三个功能分区,A、B、C区面积分别为6、5、4平方公里。

据记者了解,十堰工业新区A区已基本完成山地整理和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有50余家企业落地,初步实现“项目满园”;B区是东风公司的新基地,已平整土地4500亩,东风装备工业园等已经开工建设;C区也即将开工。

在十堰市张湾区还有一个叫做三环专用汽车产业园的项目正在削山造地,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70个有效工作日里,这个项目已开挖土石方580万立方米,外运回填土石方1000余万立方米,在山势落差120米的环境下创造了平均每天开山平沟10余亩的新速度。

“每天119台大型挖掘机、327辆大型装载机满负荷运转,仅是回填土石方就出动大型运输车60万辆次,在宽不足1000米的作业面上,车辆运作率每天超过3500辆次。”上述项目负责人对于他们创造的纪录显得很自豪。

从造车到造城

按照湖北省政府要求和最近出台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堰将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商洛、安康、神农架、巫溪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建成区域中心城市。

十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因车而兴,也因此受困。由于山多沟长,没有成片的工业用地,大企业难引进,大项目难落地,土地困局一度成为制约十堰发展的最大瓶颈。

十堰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0年到2004年,十堰有100多个重大招商项目因为无地可用远走他乡,300多家企业因为无地可用不能实现产能扩张;特别是东风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两个总部”迁往武汉以后,项目外移、投资外移、企业外迁开始加快,十堰将成为“废都”的论调甚嚣尘上。

在这种背景下,十堰走上了从造车向造城转变的道路,试图通过土地的辗转腾挪,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十堰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多年实践,十堰已经探索出“人造平原”模式(即对高差相对较小的地域采取削山填谷的方式进行土地连片整理)、“工业梯田”模式(即对高差相对较大的地域采取“坡改梯”建设立体化工业园)、“改河增地”模式(即对蜿蜒曲折的河流采取截弯取直等方式进行荒滩整理)等多种模式,大规模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

据记者了解,十堰“工业梯田”增地模式发端于2003年的普林工业园,而“改河增地”模式则发端于万向工业园,这些由企业首创的增地模式,被十堰市政府借鉴以后,成了开启的“潘多拉盒子”——2007年,利用湖北省主要领导到十堰市调研的机会,当时的十堰市市长陈天会趁机上书:能不能给5000亩的用地指标,平几个山头整点平地?

这个建议后来得到了湖北省政府的首肯,随后才大规模铺开。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十堰市张湾区国土局熬了两天两夜拿出了《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选址及规划方案》,“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很快就于2007年8月在湖北省政府正式立项。

同年11月6日,十堰工业新区“人造万亩平川”项目上马。

最近,湖北省关于将十堰打造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想法,让十堰市找到了“二次创业”的良机。

按照湖北省政府要求和最近出台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堰将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商洛、安康、神农架、巫溪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建成区域中心城市。

十堰也趁机将此前定下的“三个一百”战略(城区面积一百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一百万,建成100万量级汽车城)做出调整,跃进到了“城区面积1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00万,100万辆以上汽车产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目前,十堰城区面积仅为80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80万,这意味着十堰市将在未来10年实现人口和城区面积的“双翻番”。

“十堰模式”的争议

一块平地的诞生就意味着一片森林的永久消失,谷歌地图上昔日的满目葱绿如今已被一片片的黄褐色取代。

十堰市已被湖北省国土厅誉为“向山要地”的十堰模式。不过,这个模式在湖北省陷入褒贬不一的争论中。赞同者认为,“向山要地”意味着十堰二次重生;反对者认为,大规模开山造地使山体、水系遭受重创,未来十堰必将付出惨痛的生态代价。

十堰市政府一位官员表示,十堰模式巧妙地绕开了“土地红线”的限制,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了难得的承载空间,“不可浅尝辄止,应该抓住时机大干快上”。

当地居民则担忧生态的恶化。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东区一名学生表示,由于周边都在开山,运输车往来不断,灰尘漫天,“我们都不敢晒被子,洗衣服也不敢晾外面,到处都是灰”。

十堰市茅箭区一位居民则不堪忍受开山炮声和机械轰鸣的困扰,“房子窗户经常震动,就像是地震一样”。

同时,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中央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此推出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投入巨资修复遭过度开发的自然环境,现在因为开山造城,这些生态投入已经大打折扣。

“一块平地的诞生就意味着一片森林的永久消失,谷歌地图上昔日的满目葱绿如今已被一片片的黄褐色取代。”十堰市一位环保专家表示,山峰被削平搬家,山谷被填平,形成的山石渣土填满了大小沟岔,也使天然行洪通道和自然水系遭受重创。

记者调查得知,十堰市的几条河流,比如百二河、马家河、茅塔河等,现在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干枯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当地一位居民担忧地表示,“野蛮的开山必会付出惨痛的生态代价”。

加速器下载

外网加速器

Android加速器下载

vpn加速器排行榜